蘭州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指南十條
第一條:整體設計課后服務方案
學校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整體規劃設計課后服務工作。全面了解家長的托管需求和學生的成長要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提供菜單式、多樣化服務項目。根據不同學生群體,制定托管服務方案,形成“一校一方案”“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第二條:建設課后服務配套制度
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應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2小時。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托管服務評價體系,保障課后托管服務的安全性、規范性及可持續性。
第三條:分層分類開展課后服務
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組織有針對性的課后服務活動。如指導完成作業、適當安排針對性幫扶、開展興趣特長活動等,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需求。
第四條:開展多樣課后校內活動
課后服務采用“基本服務+拓展服務”的模式,指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師的業余愛好、特長,設計各類創意活動,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社會性實踐、勞動實踐、科學探究、藝術體驗、安全實訓、急救實操、體育游戲等活動項目。嚴禁以拓展服務的名義進行變相補課或上新課。
第五條:發揮學科價值體現育人功能
課后服務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與發 展選擇能力,落實全學科育人;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品德修養、增強知識見識;培育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養。
第六條:注重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
課后活動應通過美育體驗、體育運動、自主閱讀、手工制作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律, 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同伴交流、角色活動、小組游戲、風采展示等非學科的學習活動,在跨班級、跨年級的互動交往中,學會相處、學會溝通、學會合作、促進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發展,提升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
第七條:家校協同形成教育合力
通過課后服務工作,讓學生盡可能在校完成作業,“不帶作業”“減輕書包”輕松回家,同時要借助家長學校、線上平臺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最大程度地發揮家校合力,力求避免出現“學校減負、 家長增負”不合理現象的發生。
第八條:拓寬渠道拓展教育資源
充分利用少年宮、文化館、博物館、 非遺基地、研究基地、實踐基地等校外場所,聘請退休教師、志愿者和相關專業人員進入校園,幫助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增強課后服務的專業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教育力。
第九條:及時跟進課后服務教研指導
各縣區教研部門要適時開展相關教研活動,指導學校規范開展教育教學,統籌作業管理,豐富課后活動內容,完善評價方式,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第十條:切實保障課后服務學生安全
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和機構,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課后服務人員責任,加強對師生安全衛生意識教育;強化活動場所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和應急預案措施,切實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