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升學季,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將從游戲化的生活和教學步入常規義務教育階段。由于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有的孩子可能會不適應,致使一些家長產生了焦慮。
以前,大家認為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是正確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逐漸認識到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去小學化”文件,要求幼兒園實施科學保育和教育活動,杜絕小學化。幼兒園杜絕小學化后,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長急功近利、盲目跟風,還與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沒做到位有關。幼兒園是專業的教育機構,對幼小銜接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很多幼兒園把“去小學化”當成了擋箭牌,完全丟掉了幼小銜接的內容,認為幼兒園就是要玩。這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不管幼兒園使用的是省編教材還是園本教材,大班后期都有“我要升入小學”的主題教育活動。尤其是六一過后,孩子們已經到了入學年齡,能夠理解幼小銜接課程,此時,幼兒園可以有意識地開設幼小銜接的內容:可用實物進行分解組成的練習,為小學的加減運算打基礎;在繪本閱讀中,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地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這些家長都非常認可,大可不必談“小學化”色變。
反觀一些幼兒園,即便到了大班末期,依然沒有改變一日生活安排,自主游戲、區域游戲、戶外活動、進餐、盥洗、午睡等活動依然排得很滿,孩子每天都處于瘋玩狀態。實際上,大班后期,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應該有所調整、有所側重。比如,在生活方面,要逐漸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取餐、收拾柜子、疊被子等。在教學方面,要適當減少游戲時間,增加集體教育活動,一節課可由原來的25-30分鐘逐漸過渡到35分鐘左右;游戲活動應從自主游戲向增加自控力、注意力的游戲轉變。
幼小銜接需要的是孩子內在的改變,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比如,讓家長來幼兒園聽小學教師講一節家長課堂,讓幼兒去參觀一下小學校舍。讓孩子抓住幼兒園的“尾巴”,充分享受游戲的快樂,本沒有錯。在此基礎上,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才能讓孩子享受完整的幼兒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