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貴州中醫藥大學在官網上掛出了一則通知,為其名下的獨立學院——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公開遴選愿意接手學校的舉辦者。
近年來,許多學校都曾發出過類似的公告,這本是獨立學院轉設進程中的環節之一,卻也常常讓見到母體學校與獨立學院“官宣分手”的校友們唏噓不已。

從某種意義說,2020年,是專屬于獨立學院的轉設之年——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里,獨立學院在大眾眼中的存在感,前所未有的強烈。
去年5月份,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需要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轉設路徑分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或終止辦學。

截至目前為止,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全國二百五十余所獨立學院,已經有四分之一完成了轉設。剩下的3/4中,刨去已經得到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門公示的數十所獨立學院外,還有相當一批獨立學院依舊沒有轉設的具體消息。
轉公、轉民,合并、停辦?外人也許只是看個熱鬧,但是對于任何一所獨立學院的校方、老師和學生而言,這個緊要關頭的任何一種走向,都將會徹底改變他們此前已經熟悉的一切。
在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的官網上,今天依舊掛著兩則“紅頭文件”,一則給全體學生,一則給學生家長,就關于轉設期間學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若干說明。

3月1日,甘肅省教育廳網站正式發布了2所獨立學院轉設公示,確定擬統籌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和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的本科辦學資質,分別與高職院校合并,組建兩所新的職業技術大學。
而早在去年下半年,互聯網上就開始流傳著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或將與高職院校-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合并為蘭州石化應用技術大學的消息,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從網上的留言來看,不少西北師大知行學院的學生對于學校轉設后的“職業”兩個字頗為介意,并多次尋求與學校的溝通,這也是促使知行學院校方在官網上用兩份“紅頭文件”對學院轉設事宜進一步解釋說明的原因。
實際上,在這場全國范圍的獨立學院轉設進程中,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并、成立一所新的職業本科大學,已經是轉設的主要路徑之一。
去年12月末,教育部發函山西省政府,正式同意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與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合并,組建獨立設置的公辦本科層次職業高等學校——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
隨后,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等獨立學院同樣獲教育部批準,與高職院校合并為“職業技術大學”。在過去的一年中,明確或是有意向與職業學院合并轉設的獨立學院就有近20所。

這種轉設方式,除了可以將原本民辦的獨立學院轉為公辦、辦學經費納入政府財政撥款之外,以“職業技術大學”為首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也得到各級政府的極大重視。
除了教育部在公開文件中多次強調外,如江蘇省、山東省、江西省等多個省份,均有強化支持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陸續出臺。

《關于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的實施意見》
長期以來我國在職業教育發展上的不完善和不完全,使得許多人對于“職業教育”抱有成見,乃至直接認為校名帶上“職業”兩個字就低人一等。但是在國家不斷出臺新文件強調強化職業本科教育的背景下,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并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其實是一個相當靠譜的選擇。
一方面,許多獨立學院在脫離母體校區之后,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或許難以符合獨立辦學的硬性標準,與終止辦學相比,與其他院校整合資源繼續辦學無疑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方案。
另一方面,在強化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轉設為聚焦應用型教育的公辦“職業技術大學”,走上一條全新的賽道,也很可能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嶄新機遇。
當自家學校的轉設公告中出現了“以終止辦學的形式實現轉設”這幾個字時,獨立學院的師生們則不免會覺得有些心酸和“殘酷。”
在教育部2020年至今發布的轉設公告中,已經有兩所獨立學院被撤銷建制,兩所獨立學院以終止辦學的形式完成轉設。
其中,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已經連續多年未曾招生,就此撤銷建制順理成章。
而河北大學工商學院與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則是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后,真正意義上沿著終止辦學的路徑完成了轉設的獨立學院。
在教育部的公告中,這兩所高校終止辦學的形式也存在著差異。

在教育部的公告中,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為“終止辦學”,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則為“并入新疆農業大學”。
其中,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明確以并入母體學校——新疆農業大學的形式完成轉設,也即:自2021年起停止招生,已有在校生全部畢業之后,學校將正式停止辦學,撤銷建制,校址成為新疆農業大學的新校區。
這一形式與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成為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的轉設路徑大體相同,在具體做法上應該也有共通之處。

根據南京大學校友會金陵分會的公開信,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將依托于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完成轉設工作,全面融入南大蘇州校區,學生檔案歸入南京大學校史檔案,南京大學校友總會將為每一位金陵學院校友制作發放“南京大學校友卡”,享受校友權益。
在母校即將走進歷史的情況下,能夠得到這樣人性化的對待,對于許多畢業生而言,也是一種相當暖心的慰藉。
對于全國250余所獨立學院而言,通過合并或停辦進行轉設的終究是少數,更名轉設、然后繼續辦學才是主流,而在這一過程中更為關鍵的是:能否轉設為公辦高校?
根據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在轉設之前,所有獨立學院在辦學性質上均屬于民辦高校。
在摘下母體學校的金字招牌、獨立辦學之后,如果能夠轉設為公辦高校,一方面既能說明學校辦學質量得到了官方認可,另一方面得到國家財政經費的支持,學校的發展前景也更加廣闊。

如浙大城市學院在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之后,得到了杭州市的重磅支持。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以10年100億的額外投入,全面支持浙大城市學院建設全國百強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的轉設工作也得到了晉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將學院轉設工作納入晉城市“十四五”規劃工作中重點謀劃推進的同時,明確支持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轉設后“建設一所以工科為主、特色學科叫響全國的國內一流應用型綜合大學”。
而轉設為民辦高校的獨立學院,則更加依賴舉辦方的實力與支持。
在貴州中醫藥大學為時珍學院遴選舉辦者的公告中,規定被遴選人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總資產不少于3億元,凈資產不少于1.2億元——這也是教育部對于獨立學院舉辦者資產規定的硬性標準,經濟實力在這條及格線以下的企業很難負擔一所高校的正常運轉,更不用說推動學校進一步發展。

在滿足了基本的資產要求之后,民辦獨立學院轉設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據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辦主任透露,學校將走向社會辦學,建設民辦大學。而原本學校的辦學場地屬于母體學校,轉設工作的先決條件就是解決辦學場地的問題,“至少500畝”,這對接手學校的舉辦方而言,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
200余所獨立學院,有人歡喜有人愁。既然已經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更重要的事情便是如何走好下一步。
從上世紀末至今,“獨立學院”已經陪伴中國高等教育走過了二十余年的歷史,一路走來盡管爭議不斷,卻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如今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完成轉設之后,他們也將伴與中國高等教育一起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
乘槎揚帆,直窮銀漢,一個更富可能、更加廣闊的未來,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