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得力于“全面二孩”政策,我國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1883萬,迎來小幅反彈,但隨后便年年走低。2022年的出生人口為956萬,跌破“千萬大關”,到去年,下降到902萬。
學齡人口的減少對幼兒園沖擊最明顯。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幼兒園數量29.48萬所,2022年為28.92萬所,2023年為27.44萬所,三年間減少了2.04萬所。學前教育階段的在園幼兒數從2021年的4805.21萬人到2023年的4092.98萬人,三年間減少了712.23萬人。
小學階段的入學人數十余年來呈現出先增后減的態勢,從2014年的1658.42萬增長到2019年的1869.04萬。但隨后連跌三年,減少到2022年的1701.39萬。不過在2023年,小學階段的入學人數迎來強力反彈,當年招生1877.88萬人,是2002年(1952.80萬人)以來的最高峰。2023年的小學新生正好出生于2016年和2017年的生育高峰時期,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或難以避免。
此外,小學數量也在減少,2021年全國普通小學共計15.43萬所,2023年為14.35萬所,三年間減少了1.08萬所。
一、 “教師過剩”危機浮現,官方出手!
短期來看,出生人口持續降低已成定局,“未來教師會否過剩”成為各界關注熱點。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喬錦忠副教授,曾帶領團隊研究過人口變化對學齡人口影響的研究。該團隊用模型預測了2020年到2035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人口變動,模擬數據顯示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高峰約1.46億,隨后呈現加速下降趨勢。
喬錦忠團隊敲響了警鐘,他們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其中,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后過剩。
生源下降,學校關停,這勢必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師資配置造成深遠影響。
7月底,江西省教育廳在答復該省政協委員關于教育資源投入與主動應對生育率下降問題時坦言,低生育率將成為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對教育資源投入和布局的影響十分深遠和持久。
在教師配備與結構上,江西省教育廳從生育率驟降、人口變化大背景出發,制定了教師配備與結構優化的措施,合理安排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計劃。江西省結合各設區市教師實際需求與編制情況,2024年全省計劃公開招聘中小學幼兒園(含特崗)教師4968人,較2023年計劃數10967人下降54.7%。
為優化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布局以強化學段間、城鄉間師資和校園校舍統籌共享,江西重點在熱點板塊、人口集中流入地布局新建、改擴建一批中小學、幼兒園,持續化解各類學段“大班額”現象;為了破解“農村基礎教育弱”的問題,江西省自2023年5月起,在14個縣(市、區)開展了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試點工作。目前,全省100人以下鄉村小規模學校減少1640所,下降20.1%,減輕了城區學位供給壓力,全省鄉村學校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江西省教育廳還透露,2024年,全省接續啟動了全域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改革工作,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補齊短板弱項、科學配置資源、提升教育質量,推動全省3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基本優化,集中力量辦好鄉鎮中心學校和規模較大的村小學,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3年11月,湖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應對學齡人口變化調整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的通知》提出,有序組織幼兒園設并轉撤。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幼兒園應辦成公辦園,農村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幼兒園。該通知還規定,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新建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同時,適度擴充普通高中資源,調整撤并一批薄弱中職學校。
同年12月,黑龍江省教育廳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應對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優化基礎教育布局結構”“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需求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動態調整機制”。
二、師范生培養,更需提質培優!
人口下降對教育行業的沖擊也影響到了大學生就業。麥可思研究院歷年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教育業是吸納大學生的主要行業之一,但吸納能力逐漸下降,2023屆本科生就業占比最高的行業是教育業,比例為13.9%,但相比2019屆的15.9%,五年來減少了2.3個百分點。2023屆高職生進入教育業就業的比例為5.5%,比2019屆的7.8%低了2.3個百分點。
但即便如此,從教依然是許多學生家庭的心中向往,一度消失的“師范熱”似乎又回來了!
隨著今年各地本科招生工作陸續結束,不少學校傳出了公費師范生分數上漲的消息。
榆林學院招生辦7月29日發文稱,該校今年定向榆林市就業公費師范生的錄取成績明顯增長,文史類錄取最低位次19082,較去年提升871;理工類錄取最低位次75003,位次較去年提升4026。陜西商洛學院介紹,該校地方公費師范生在“增專業、擴規模”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了良好的招生形勢,高分考生報考踴躍,錄取分數繼續攀升,生源質量相比往年又有較大提升;長春師范大學發文介紹,截至7月26日,該校吉林省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師專項)最低錄取位次較去年提升2000名以上,科學教育專業(公費師范生)最低錄取位次較去年提升4000名以上……
顯然,盡管人口減少給教師的未來發展籠罩了些許陰影,社會大眾對高校的培養質量和教師未來的職業前景,信心仍在。無論未來如何變化,社會對高水平教師的需求永遠不會改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即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作為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
為了應對人口新形勢的變化,對教師的需求總量可能會減少,但優質教師依然是稀缺資源,而不斷提升公費師范生的培養質量是確保我國公辦教育優質師資基本盤的關鍵。
近期,國家出臺《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我國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質量都提升到了更高層次。
根據《辦法》,從2024年起,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將實施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本科4年,教育碩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條件的公費師范生免試攻讀本校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再履約任教。
部屬師范大學是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優質來源,更是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師范生培養的核心力量。該《辦法》提出的“本研銜接”精準定位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培養。根據規定,學校結合本科前三年學業成績、在校表現等,可推薦學生參與免試攻讀研究生綜合考核,達到要求者可錄取為本校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并于本科第四年開始碩士課程先修學習。
該《辦法》還明確,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面向全國,重點為中西部省會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區域培養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不得定向到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或省會城市主城區任教(五個自治區、陸地邊境省份、海南省、貴州省、青海省除外)。
我們將繼續關注各地教育資源的優化措施,分享高校師范人才培養的創新舉措,期待我國教師隊伍不斷增強,在危機中前進,在磨礪中成長。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站.
[2] 霍思伊,李金津. 喬錦忠:教育如何應對人口之變?[J]. 《中國新聞周刊》, 2023(1081).
[3]江西應對人口背景變化下的教師配備,今年招聘計劃數較去年約減半. 湖南日報百家號. 20240731.
[4]開啟師范生公費教育的新篇章. 教育部網站. 2024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