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高等院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辦學治校各領域、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培養政治堅定、素質過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化整體統籌 健全體制機制
建立組織領導機制。各級各類學校要成立由黨組織書記擔任“一把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領導小組,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事業發展規劃。
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支撐的三方協同育人機制。學校充分利用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庭日等多種途徑密切家校聯系,組織開展專題教育宣講等活動,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履行教育未成年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的法定義務。
建立一體化教育體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治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標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融入學生守則、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學校章程,探索建設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化開展的大中小幼一體化教育體系。
聚焦主題主線 拓寬育人渠道
統籌課程教材建設。貫徹落實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出版座談會精神,選好用好管好教材。落實國家課程目標,開設好國家規定必修課程和系列選修課程。用好國家專題統編教材、專題教育讀本、資源庫、示范課程教案和教輔資料等,將符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要求的內容有機融入地方課程教材中。依托相關課程或活動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育。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全面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教學基本用語用字的法定要求。實施“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行動,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題。根據不同學段不同課程的特點和內容,融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講深講透講活,真正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
豐富教育實踐形式。實施“石榴籽”工程,組織學生參加“石榴杯”系列文化活動,搭建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平臺。分學段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貫通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建設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打造一批精品項目,提供場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體驗,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注重隊伍建設 加強科研督導
打造教師隊伍。堅持全員育人,建強德育和思政教師為主體、其他學科教師為重點、班主任和輔導員深入參與的教師隊伍。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師范類院校師范生培養重要內容。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師資培訓專項計劃,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提升思想理論水平,提高政策把握能力,著力打造層次結構合理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團隊。
加強科研支撐。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相關學科建設,鼓勵多學科共同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推動學科融合。構建適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有條件的高校試點設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機構和相關交叉學科、研究方向,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撐。
強化督導考核。學校要健全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組織開展教育質量監測。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內容,把增進師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自覺認同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核心標準,定期開展督導評估并強化結果運用,及時督促整改,有力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落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