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數段的考生應該如何選學校和專業?這篇文章給大家答案……
不要因“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盲目選擇理工科,每個人都想擁有好的“錢途”,但如果的確沒有能力掌控或者與個人情況無法貼合,掌上高考還是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出發,理性報考。
就業方向是多種多樣的,有人愿意行醫,有人愿意教書,有人愿意經商,有人愿意從政,有人愿意在企業單位工作,有人愿意自主創業;有人愿意在城市謀職,有人愿意到鄉村發展;有人擅長文,有人擅長理,有人擅長工,有人擅長藝......
但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因年齡及認知水平無法擁有成熟的人生規劃,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么樣性格的人,天賦、興趣、智商、情商如何,他的職業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么,多引導孩子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做出理性選擇。
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在選擇高校時,建議考慮名校的優勢專業。大學不是職業學院,不少專業的對口就業率并不高,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養,為進入各行各業打下基礎。
然而,學習能力出眾的孩子,便可以重點選擇某個領域,并且深耕,努力提高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運用能力、創新能力。
學校與專業不能兼顧時,如果以選擇學校為主,專業要盡量靠近學校的主體專業,或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果以選擇專業為主,就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情況,最好是自己感興趣或畢業后找工作時有優勢的專業。
但選擇專業前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學什么并不能決定你一生的人生走向,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是仍然是你的個人能力,能否做到行內最優。
因為這些大部分學校整體水平、社會名聲以及排名等基本情況,差別較小。所以這里就需要考慮的是學校所在的城市和個人感興趣的專業。
在二三本合并錄取之后,這批學生的數量最大。如何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這是該分數段的考生需要重要考慮的問題。
那么,對于該分數段的考生來說,除了專業和學校之外,學校的校風便是需要考慮的一大因素。
新興學科專業的設置主要是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基礎的,但有些情況下新興學科專業的設置都滯后于社會需求,如最早搞計算機的人多數是學數學的人改行過來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興學科專業的最初幾期畢業生就業途徑較廣,就業機會較多。但,由于是新設置的學科專業,在教材、師資、經驗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如果作出選擇就可能要有些挑戰。
大多數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會關注學校具體的地點。各地由于地域發展的需求不同,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會有所側重。同樣的專業在不同城市的受重視程度、發展空間、可利用資源、就業前景會有所差別。
建議考生根據自己未來的規劃,發展的方向等需求選擇到相匹配的優勢城市學習。
目前高校類型主要有工科、農業、林業、醫藥、語言、藝術、師范、財經、政法、體育、藝術、民族等。從所屬類型,可以很容易地判斷高校的重點培養領域。比如醫藥類院校,主要設置醫學類、護理學類專業等優勢專業,培養高層次的醫學人才。而財經類院校的重點學科和專業主要偏向經濟、金融和財政學類,培養經濟、金融領域的人才。
所以,大家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
大學畢業后的計劃是什么?為了更好地就業?還是要繼續深造,考研考博?還是選擇出國深造或者自主創業?搞清楚這個問題,也就明確了志愿選擇的動機。
如果計劃大學畢業后直接就業,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行業與崗位在招什么專業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能力,有哪些專業技能要求等,在此基礎上尋找應用技術較強的專業院校。
比如想從事計算機類相關的行業,可以考慮報考相關專業技能培養體系完善、計算機類專業設置多的院校。





